商业活动场所的噪声状况关乎环境质量与人们的生活工作体验,对其进行监测需依据相关环保法规,明确检测指标要求是保障环境合规的关键。了解这些法规和指标能规范商业场所噪声管理,营造良好声环境。
相关环保法规概述
商业活动场所噪声监测以一系列环保法规为依据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是总体遵循的基本大法,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全面框架与原则,涉及各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要求。《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》是针对社会生活噪声的专门标准文件,明确不同功能区噪声限值等内容,为商业活动场所噪声监测提供具体规范依据。
《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》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做出详细规定,包括噪声排放管理、监督检查等方面,商业活动场所噪声监测必须严格按其要求进行。这些法规相互配合,从不同层面保障商业活动场所噪声监测的合法性与规范性,如在确定监测范围和频率时,相关法规有相应指引,确保监测工作有法可依。
商业活动场所的功能区划分与噪声限值
商业活动场所按功能划分为不同区域类别。一类功能区如高端商业休闲区,需营造安静环境,根据《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》,一类功能区昼间噪声限值一般较低,比如不超过55分贝。二类功能区如商业街等商业活动频繁区域,昼间噪声限值相对一类功能区高,一般不超过60分贝。
功能区划分基于区域主要用途和对噪声的敏感程度,有助于精准监测商业活动场所噪声,确保各区域符合相应噪声标准要求。实际监测中,首先要明确商业场所所在功能区类别,再对照对应噪声限值判断是否达标。
噪声监测的仪器设备要求
商业活动场所噪声监测需使用符合标准的仪器设备。噪声监测仪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,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。监测仪精度要满足相关标准规定,能准确测量不同频率和强度噪声,例如声级计的频率响应范围、量程等需符合要求,覆盖商业活动场所可能出现的噪声频率范围。
使用噪声监测仪时要注意正确操作方法,如将监测仪放置在合适位置,距离墙面和其他反射物一定距离,避免反射声影响监测结果,还要按规定时间间隔监测,获取具有代表性的噪声数据,不同监测场景需调整监测仪设置以适应实际噪声环境。
监测点位的选择原则
商业活动场所噪声监测点位选择关键。要考虑能代表场所主要噪声影响区域的位置,如大型商场中靠近顾客聚集区、商铺集中区域作为监测点位,准确反映商业活动产生的噪声情况。监测点位不能太靠近或太远噪声源,要处于适中位置。
还要遵循均匀分布原则,在商业场所不同功能区域设置监测点位,全面了解场所噪声状况,例如商业街要在不同段落、不同店铺门口等位置设置监测点位。同时,监测点位高度有要求,一般距离地面1.2米到1.5米,准确监测对人体有影响的噪声强度。
监测频率与时间的规定
商业活动场所噪声监测有规定的频率和时间。一般定期监测,如每月或每季度一次常规监测,特殊情况如节假日、大型促销活动期间需增加监测频率,因此时商业场所噪声可能更高。
监测时间上,昼间为6:00至22:00,夜间为22:00至次日6:00。昼间监测选商业活动频繁时段,如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左右;夜间监测选相对安静但可能存在噪声时段,如晚上10点到凌晨2点之间,合理确定监测频率和时间,全面掌握不同时段噪声变化情况。
检测指标的具体要求详解
商业活动场所噪声监测检测指标主要包括等效连续A声级等。等效连续A声级描述一段时间内噪声平均强度,计算时根据监测的不同时刻瞬时声级加权计算,如按公式将瞬时声级按权重累加后除以总时间得到等效连续A声级值。
还要关注噪声峰值等情况,虽等效连续A声级是主要指标,但噪声峰值对人体影响大,需记录分析。同时要分析不同频率噪声成分,因不同频率噪声对人影响程度不同,通过分析可采取针对性噪声控制措施。
违规处罚与整改要求
若商业活动场所噪声监测结果不符合环保法规及标准要求,会面临违规处罚。相关环保部门会根据超标情况罚款等,场所管理者需按要求整改。整改要找出噪声超标原因,如空调外机噪声过大、店铺音响设备音量过高等。
整改措施要切实可行,如空调外机噪声过大可安装隔音罩、调整外机位置;店铺音响设备音量过高可要求经营者调整音量设置。整改完成后需再次监测,确保噪声达合规标准,整改不到位可能面临更严厉处罚和长期监管。